在小说《说唐演义全传》中,洛阳王王世充、宋义王孟海公、夏明王窦建德、南阳王朱灿(朱粲)、白玉王高谈圣等五位反王,都在一场阴谋中命丧黄泉,而这个阴谋的幕后推手正是后世称为李勣的徐茂公(本名徐世勣,字懋功)。小说中,这五位反王的死法显得异常憋屈,而徐茂公则显得异常嚣张,他对秦琼说道:“我有一封锦囊,速速将五王带往长安,路上必须按锦囊中的指示行事网上期货配资,违者斩。” 不管秦琼在唐军中的地位如何,甚至在贾家楼的四十六友中,秦琼的年纪也仅次于魏征,徐茂公即使是长辈,也得称他一声“秦二哥”。
听到徐茂公的命令后,秦琼并没有半点迟疑,立刻安排人手将五王毒死:“那晚五王在驿站宿营,我暗中指挥军士四周堆满干柴,等到黄昏时分,命军士四面点燃,瞬间火光四起,五王数年心血与英雄气概,在那一刻被吞噬。” 火焰熊熊,五位反王的生命在火海中结束。若这段历史是真实的,那么秦琼的英雄形象无疑会受到严重影响。至于徐茂公,他设计除掉这些反王,实则不奇怪,因为他本身就没有伪装为“正人君子”:他自己曾说过:“十二三岁我便为无赖贼,见人就杀;十四五岁,我更是难以抑制的凶徒,得罪我的人无一幸免。”
展开剩余76%秦琼在历史中被称为大唐的第一勇将,若他真要杀王世充、窦建德,根本无需用“谋杀”这种卑鄙手段。小说的改编显然是在巧妙操作,想为秦琼添上一份战功,却反而用“谋杀”的方式让他的英雄形象受损。若说秦琼确实参与了捉拿五位反王中的两位,这点是有历史依据的。秦琼凭借出色的战功,被封为上柱国和翼国公,主要是通过击败尉迟敬德、王世充、窦建德以及刘黑闼等人的表现:“在美良川之战中,我打败尉迟敬德,立下赫赫战功,因此得到黄金瓶和上柱国封号。之后,我参与讨伐王世充、窦建德、刘黑闼等三盗,屡屡披挂先锋,冲锋陷阵,未曾遇到坚实对手。” 这些战功,积累的财富与封号可达千万,而他也因此得到了翼国公的封号。
像尉迟敬德、刘黑闼那样勇猛的敌人在秦琼面前也不过是小小的敌手,至于王世充等反王,秦琼并不会为他们的死亡负上责任。事实上,秦琼从未参与他们的谋杀。根据两唐书的记载,王世充、窦建德等五人虽被秦琼捉拿,但绝不是他亲自杀害的。王世充在长安时曾被李渊赦免,但最终他还是未能逃过仇人的报复。李渊虽然赦免了王世充,但并未放过他的家人和亲属,王世充的哥哥、妻子、儿子都被仇人所杀:“王世充与兄、妻、子一同被迁往蜀地,却在途中被定州刺史独孤修所杀。”
独孤修杀害王世充的事件,李渊对其惩罚也不过是罢免其刺史职务,后来重新任命他为同州刺史,封爵为滕国公。王世充的死,虽然因其曾篡位,罪有应得,但他的死亡却并非因秦琼之手。窦建德的死则更加直接,李渊命令将其斩首:“秦王俘获窦建德至京师,并在长安市斩杀。”
尽管秦琼确实参与了捉拿王世充、窦建德等人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直接参与了他们的死亡。李渊与李世民的智谋是显而易见的,他们并不会让“志节完整”的秦琼成为暗夜中的杀手。若秦琼真的参与谋杀,李渊与李世民绝不可能允许他这么做。秦琼所做的一切,都是光明正大地斩杀敌人,正如他所期望的,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体现英雄的尊严。
回到小说中,单雄信与南阳王朱粲的刑场之死,也未必令人感到痛快。单雄信的死,历史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,有人认为他是忠义之士,有人则视他为叛将。尽管如此,在《说唐演义》中,秦琼抱着单雄信的头大哭,言辞哽咽:“我秦琼受你大恩,未曾报答,今日不能救你,真是忘恩负义。” 这一幕让人不禁为英雄感到惋惜,单雄信为人宽厚,却在最后一程与朱粲这位恶名昭著的暴君共赴刑场。
朱粲的残忍,历史中有诸多记载,他的死法也是百姓心中的一大快意:“东都平定后,朱粲被斩于洛水之上,百姓纷纷投掷瓦砾击打其尸,片刻间便将其尸体掩埋。” 这无疑是百姓对他的复仇,而单雄信是否也受到了连累,史料没有明确记载。只知道,李世民最终下令将他们一并斩杀:“段达、杨注、单雄信、杨公卿、郭士衡等十余人,皆被处决于洛渚之上。”
至于宋义王孟海公和白玉王高谈圣,他们的死则更早,早在秦琼加入唐军之前就已被他人所杀。高谈圣(即高昙晟)在隋大业十四年、唐武德元年因叛乱被自己手下高开道杀害,而孟海公则是在洛阳成皋之战后被斩首,两人都与秦琼的直接参与无关。
综合来看,这五位“被秦琼谋杀”的反王中,只有四位与秦琼有过直接接触,另一位可能从未与秦琼有过交手。最终,这五个人没有一个死于秦琼之手,单雄信的死,虽令后人感到愤慨,但也未必能归咎于秦琼,毕竟他是个胸怀宽广的英雄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网站app_合法股票配资app_国内3大股票配资app观点